-
刺激內循環,我們2008年以後就做過了
2009年,我們的外貿訂單遭遇斷崖式下跌,當時我們就出台了經濟刺激計劃,不僅維持了經濟增長,而且提升了增長質量。而且以往我們是嵌入到別人主導的全球化中,現在我們開始主動塑造外部經濟環境,改善全球發展格局。[全文]
-
寧可慢一點,也要保持我們金融市場安全
在金融開放問題上,不能夠一根筋,不能夠想着因為金融開放是好事,所以我們就要沿着既定路線圖一直走到底,這個在過去歷史上是有教訓的。[全文]
-
眼光朝內,將4億中產做大到8億,對中國經濟至關重要
我們從疫情就能看出,未來10年內,世界經濟能否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都值得懷疑。世界經濟就是這個狀態,我們必須承認現實,要想辦法從14億人的市場中找機會。中國現在有4億中產,要做的是把這4億變成8億,這就有了很大回旋餘地,不用怕世界市場出現大幅萎縮。[全文]
-
美國大選如何影響美國外交政策和對華政策
中方會積極響應拜登恢復對華對話和合作的態度,中國也歡迎和美國展開有規則的競爭。良性的市場競爭是一種進步的手段,是推動改革發展的動力。中國不怕有規則的競爭,我們更希望在有規則的競爭中找到合作的機會,緩解競爭的烈度。疫情使得全球經濟發展更向中國傾斜,中國現在也在強調深化對外開放、鼓勵技術創新,在未來5至10年,中國市場的吸引力是不可抗拒的。隨着中國實力上升、美國相對下降,中美的關係也會更加趨於平衡。[全文]
-
下定決心開放服務市場,對中國未必是災難
金融業開放,首先需要有金融業的權威性人物或企業帶頭去做,讓外界大眾相信你是真的想把海南金融市場搞活起來,在這樣的前提下,再分步驟地將金融產品推出來,這樣自貿港才會慢慢形成自由金融市場。[全文]
-
對華脱鈎?先問問跨國公司答不答應
新冠疫情出現後,西方一些民粹主義政客醖釀起了與中國的脱鈎,不斷干預中國發展。實際上,西方國家如今的經濟問題主要源於新自由主義思潮造成的當地製造業萎縮。如今,與中國脱鈎就必須重新塑造產業鏈,可能就會降低已經構建起來的全球產業鏈的效率。[全文]
-
歐美經濟政策是為續命,中國沒必要跟着他們跑
該乾的事情還得幹,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出現個別負面情況,就不投資了,過去的事實已經證明投資對整體經濟的效應。中國有一個傳統智慧,叫“水至清則無魚”,我們不能指望在新的投資過程中一點問題都沒有,總會有人趁機渾水摸魚,只要能做到嚴格監管、事後追責就可以了。[全文]
-
擔心中國或學習中國,是硬幣的兩面
隨着中國走向世界經濟和政治舞台的中央,越來越多的國家、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都把目光投向中國,投向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這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一部分,也是中西方軟硬實力此長彼消的發生鉅變的一部分。作為中國人,我們為自己的成功感到無比自豪,當然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全文]
-
不幹領導的事卻要領導權,這誰能接受?
作為冷戰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曾是國際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這次疫情,卻什麼都不幹,指責世衞,甩鍋中國,甚至成為一股破壞力。在抗擊疫情這樣的重大國際事務上,不幹領導的事,卻要領導權,但問題是,誰願意接受美國這樣的領導呢?[全文]
-
我接到一個朋友從美國打來電話:“我的命差點兒就交待了”
朋友突然高燒,發現是新冠病毒陽性,而且血液的飽氧度已經接受臨界點。即使如此,醫生跟他説,我們這裏所有的重症監護室都住滿了,急診室的走廊裏都坐滿了人,你還是回家休息去吧;實在受不了了,再打911的電話,急救車把你再送過來,那時候再看有沒有辦法。[全文]
-
疫情之下,新自由主義的“洗腦包”會破滅嗎?
這次由新冠病毒引起的瘟疫流行引起了美國金融市場的動盪,根子還是美國政府採取的自由放任政策,跟當年放松管制,任憑市場去主宰發展的路數一樣。除非美國經濟真地跌入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蕭條,危機後新的美國政府才可能重新思考這些年來被新自由主義引導的發展路徑。[全文]
-
中國剛送去大量物資,法國媒體就説“中國撒了兩個月的謊”
從新冠肺炎疫情開始,有些法國媒體就一直在製造一些新聞,什麼中國湖北的疫情實際擴散情況遠超官方公佈的數字,湖北患病人數被人為低估,“否認了兩個月的疫情”、説了“兩個月的謊話”。如果武漢政府起訴法國的這些媒體“誹謗罪”,這些媒體的老闆會怎樣回答呢?[全文]
-
美股熔斷不是簡單的市場反應,或是更大事件的導火索
本週美國股市暴跌,一方面是受到近期短暫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還是其自身經濟體內部各種各樣問題的堆積,最後在外力作用下被引燃了。更讓人擔心的是,這次由美股開始的事情,可能不是一個簡單的資本市場反應,而是一個更大事件的導火索。而新冠病毒疫情可能會成為壓倒美國資本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全文]
-
全球化之下,有人竟想把中國的災難變成自己的機會?
不同國家的輿論對從中國產生的疫情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瘟疫是個典型的全球相關性問題,它造成的影響一定是跨界的,誰想關起門來“獨善其身”都不可能,更不要説想把中國的災難變成他們的機會了。任何嘲笑辱罵、幸災樂禍都可能只是高興過早了,沒有預計到最後自己的悲慘結局。[全文]
-
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也不會成為某些國家的機會
疫情過後,肯定要恢復生產,經濟活動會迴歸正軌。從長週期看,中國經濟還處在增長期,還有一定的需求。因為有許多事情在這段防疫期被擱置了,疫情過後肯定要加快速度,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因此,只要堅持我們的發展方向,不需要什麼特殊的措施,經濟也會迴歸正軌。[全文]
-
民企成外貿第一大主體,因為外資轉移了?
原來那種廉價勞動力成本的競爭優勢已經沒有了,而當優勢不再的時候,就會有企業開始考慮往外跑,貿易戰加快了這個進程。其實這種趨勢在貿易戰之前已經存在了,前幾年簡單製造業或是工序不復雜、供應鏈比較短的製造業已經開始搬離中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