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改變了世界,但中國有個目標仍要堅定推進
在長期的比較政治研究中,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即工業化、現代化發展走向成功的臨界點是:城鎮化率達到65%以上,這些國家和地區都經受住了工業化最後階段的衝突考驗;而城鎮化率在65%以下的國家和地區,在出現動盪之後就遇到了很大的問題。[全文]
-
特朗普連任,是戰術困難;拜登上台,是戰略考驗
相對於個人色彩濃郁的特朗普,拜登十分傳統,有着美國老牌帝國的老謀深算,做事按部就班。若説特朗普是打醉拳,民主黨人則會更有套路,對中國來説也許更困難。[全文]
-
為何中國洪災屢發,文明卻從未中斷
講到中國,人們總愛説:大一統。可是為什麼自古以來就是“大一統”呢?是什麼構建了“大一統”?當然不僅僅是暴力,更重要的是建構起了共同的社會生活。[全文]
-
印度學者感慨中國發展:有一點我們做不到
中國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地追求一個發展目標,能夠在幾代人之間堅持實施國家的發展計劃,這是中國成功的關鍵之舉。而印度因體制原因,不同政黨、不同的派別輪流執政,沒有哪個政策、沒有哪項計劃可以得到自始至終的堅持和執行,國家發展耽誤於反覆的折騰之中。[全文]
-
求醫記
想到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中有關醫療機構的公私之辯,還真沒辯論到點子上。在我看來,我國醫療衞生體系如果有問題,其主要問題是醫療資源不均衡,是醫療資源向發達地區、向中心城市、向超級大醫院的過度集中。[全文]
-
俄羅斯人分成了兩種…胖子和瘦子?
有意思的是,如今在俄羅斯,區分人們社會地位乃至政治身份有一個顯而易見的標誌,那就是人們的身材。難道如今俄羅斯人分化成兩大“階級”—— 胖子與瘦子了嗎?![全文]
-
夜遊紅場,感受普京治下的莫斯科
走進紅場大門,意外看到,整個紅場變成一個聖誕大夜市,時逢慶典舉行閲兵遊行的紅場被佈置成了商業娛樂一條街,燈光璀璨,熱鬧非凡。而對於我們來説,紅場具有特殊的符號意義,總能勾起我們這代人的蘇聯情結、甚至是共產主義情結。[全文]
-
我國當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處於什麼水平?
政府是我們國家、地方治理的主體,所以要考慮提高政府施政的規範性。沒有一個政府是不管事的,而管事的原則,很多是所謂的“該管的管,不該管的不管”。但搞不好,變成“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瞎管”,這就是問題。[全文]
-
只用一個調子講中國故事,會把中國故事講壞
我去奧地利、德國做學術訪問,其間與當地同行交流了有關中國國際形象、國際影響問題。一些奧德學者不約而同提到,中國的一些對外傳播給受眾的印象是中國試圖塑造一個關於自己的完美形象,而這樣做往往適得其反,因為它忽視了國外受眾的判斷力。[全文]
-
我們“享受自我”,他們卻發展成“多管閒事”
傳統社會衝突和抗議議題集中於民生領域,集中於抗議羣體自身的問題;但現在我們看到的許多爭議並非來自現實中的民生問題,甚至有許多看似與抗議羣體自身利益無關,有點“多管閒事”的味道。[全文]
-
如何理解中國政治道路的邏輯?
所以“三統一”、協商民主為重點、循序漸進的發展人民的權利和摸着石頭過河,還有就是探索式的發展,這是中國改革四大經驗。這樣的經驗支持了中國的道路。中國的道路不是教條,不是模式,而是需要有具體的經驗、具體的操作規則來對應。[全文]
-
做了一輩子學問,説幾句不招人待見的實話
説出我自己的這些經歷與體驗,也許顯得不夠厚道,顯得不敬長輩,但這絕非我的本意,相反我十分尊敬師長前輩。正是因為對他們的瞭解和理解,我才要在耳順之年説出這些不怎麼好聽,也不招人待見的話。[全文]
-
現今享受寫作,得感恩年輕時批評我的貴人
有不少人沒搞過多少實際問題研究,沒寫過多少像樣的政論、策論,就想搞理論研究、學術研究,那真叫緣木求魚,南轅北轍。[全文]
-
我國為什麼每隔十年掃一次黑社會?
黑社會一定要賄賂公權力,尋求掌握公權力的機構和個人的庇護。比如我國禁止賣淫,而實際上仍存在風月場所,可以肯定這些場所都會得到當地一些公權力機構與腐敗官員的縱容或庇護。所以,要打擊有組織犯罪,就必然要着力打擊公權力中黑惡勢力的“保護傘”。[全文]
-
西方民主是“點廚子”,中國民主是和廚子商量點菜
“把保障人民權利和集中國家權力統一起來,把協商民主作為民主建設的方向和重點。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逐漸擴大人民的權利,採取問題推動和試點推進的策略。”我們的改革先從局部開始,在不斷試錯中推進。[全文]
-
運河邊買酒,感受“另類國情”
打開第一瓶後,我們馬上愣住了,怎麼沒有酒味?!難道運河上的風與土讓我們的味覺麻痹了?!再仔細品嚐一下,壞了!酸的,甚至有股臭味!難道這塵封多年酒也是假的?!再開那瓶1984年二鍋頭試一試。哎!不用喝,一聞便知是地地道道的假酒。[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