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中國變成世界經濟中心,經濟學大師將在這裏輩出
當中國逐漸走向世界的經濟中心,中國的經濟現象就會成為最重要的想象,也因此21世紀將會是經濟學家在中國輩出的世紀。而要有真正的理論創新的貢獻,經濟學家們一方面要研究實際問題,另一方面要了解中國與其他國家內生的差異性。[全文]
-
中央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不是要改變發展道路
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有利於讓我們認清中國這個發展階段的態勢,不會因為過去認為中國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出口受點影響,就影響我們的信心。[全文]
-
中國經濟早就內循環為主
不少國內、國際學者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出口導向型的;在美國與中國發生貿易摩擦時,甚至認為是中國推行出口導向的經濟,才導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擴大。但我並不這麼想。[全文]
-
美國已被權貴階層綁架,革命都未必能解決問題
斯蒂格利茨教授曾建議東歐、前蘇聯國家要按照美國做的去做,而不要按照美國説的去做。非常遺憾的是,東歐國家沒有按照他的建議,參照美國做的去做,而是隻聽信了美國説的去做。結果大家都知道,這些轉型經濟體經濟崩潰、危機不斷、發展停滯、貧富分化。[全文]
-
決定中國能否成為高收入國家的5年,有為政府該怎麼做?
考慮到中美關係的變化,為防止被卡脖子,中央會主導發展一些關係國防和經濟安全的戰略型產業,有條件的地方要跟中央配合。各地在發展戰略型產業時,可以“倒彈琵琶”,結合當地的比較優勢發展出滿足國內國際市場需求、有競爭力的民用產業。[全文]
-
中國下半年增長15%並非不可能,但必須有點新措施
中國要想達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今年的GDP增長率就要達到5.6%,那麼第三、四季度必須達到15%以上。對中國來講,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有相當大的空間,再加上政府的執行能力,真要努力,這個目標並非不可達到。[全文]
-
疫情衝擊下,今年中國經濟增長能到什麼水平
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在-6%到-10%之間,二季度也可能在1%上下,全年增長主要依靠第三和第四季度由投資拉動的反彈,如果能達到10%,那麼,全年的增長率會在3%-4%之間。[全文]
-
我曾預測中國在2015年超過美國,當時他們笑我太樂觀
當時説如果沿着我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道路走,中國在2015年的時候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會超過美國,按照市場匯率計算,到2030年的時候會超過美國。那時大家都認為我們太樂觀了,很高興的是中國在2014年的時候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已經超過美國了。[全文]
-
美國什麼時候才會心悦誠服?
中美貿易戰即使到了最糟的情況,對我們的影響也還在可承受範圍之內。如果能有協議,不利影響會低些。所以對第一階段協議的達成,中國應該抱歡迎的態度。縱然協議在表面上不夠一一對等,但是多出的部分是中國原本就想做的事,所以不用去計較表面的對等。[全文]
-
最後衝刺,更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
我國堅持產業政策、發展國有企業,對推動經濟長期快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決不能盲目接受私有化和政府作用最小化的西方經濟教條。[全文]
-
美國那種直接融資主導的金融結構,不適合今天的中國
2018年我國的人均GDP雖然達到9750美元,但是依然只有美國的15%,因此儘管存在前述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之間的結構矛盾,但是發展階段尚未邁入需要美國那樣的直接融資主導的金融結構階段,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間接融資主導的金融結構更適合於我國。[全文]
-
西方主流經濟學給發展中國家提建議,經常好心幹壞事
現代主流經濟學一般是從發達國家有什麼來看發展中國家缺什麼,以及從發達國家什麼東西能做得好來看發展中國家什麼東西做不好,政策就建議發展中國家去擁有發達國家擁有的,做發達國家能做好的。雖然出發點很好,但是忽視了我前面講的內生性問題,結果經常是好心幹壞事。[全文]
-
只要大陸經濟發展得好,台灣經濟就會更好
我們需要智慧、需要用冷靜的頭腦來解決目前在台灣的那些亂象。我相信,如果這個問題能得到解決,自鴉片戰爭以來我們幾代知識分子所不斷追求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一定能實現。只要大陸經濟發展得好,台灣的經濟就會發展得更好,台灣經濟發展得好,大陸的經濟也會發展得更好。[全文]
-
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看起來邏輯清晰,用起來卻屢屢失敗
經濟學理論要在發展中國家發揮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就要推進理論創新,以充分反映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差異。新的理論只能來自於新的實踐,中國過去70年的發展實踐就是推進理論創新的金礦。 [全文]
-
主流經濟學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實踐起來經常失敗
中國沒有根據當時主流的轉型理論,也就是新結構主義華盛頓共識的結論來改革,中國是漸進的、雙軌制發展,不是一下子市場化,一下子雙軌化,一下子宏觀穩定化。當時國際主流的看法認為中國這種轉型方式是最糟糕的轉型方式,但是中國實現了40年更穩定和快速的發展。[全文]
-
用現有經濟理論解釋中國,到處都是問題
奇蹟就是不能用現有理論解釋的現象,若用現有理論來看中國,到處是問題,因此只要中國經濟增長稍放慢一點,國際輿論界就會出現中國崩潰論,但實際上中國不僅沒崩潰,還一直穩定快速發展。任何現象背後都有道理,總書記曾説,“這是一個需要理論也必然產生理論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這個時代”。[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