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只會搞亂市場?看看這個案例就明白了
今天,中國家用汽車業是全球最具有競爭性的市場,眾多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以及合資企業同台競技,共同為這個市場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令人遺憾的是,經濟學界對這個行業缺乏研究,甚至刻意忽略了該行業發展所包含的那些極具啓示性的經驗。[全文]
-
理解中國黨政關係,要分成兩個方面
比如説我們在外企建立黨支部。有些人可能會説美國的公司治理教材裏面沒這個,但世界上沒有統一的公司治理規範。在中國你很難想象工會脱離黨能發揮作用,工會必須和黨結合才可能有力量。[全文]
-
中國現代化 要先儘早“消滅”農民工
今天我們反思,包產到户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是提高農產品產量?其實不是。它的真正意義是在包產到户這麼一個土地制度的基礎之上,農民有可能進城,成為農民工。也就是説,它幫助構造了中國的勞動市場。[全文]
-
中國經濟改革勝蘇聯,理由可追溯到國共大戰
毛主席寫過《論十大關係》,其中一大關係就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建國初我們曾經有大區體制,雖然後來儘管撤銷了,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相對來講一直還是有點靈活的,這決定了後來我們中國改革的進步——放權,向誰放權?向地方政府放權。[全文]
-
政治經濟學的兩套話語,在中國怎樣互動
西方經濟學近幾十年來提供了一套新自由主義話語,所謂“華盛頓共識”是這套話語的表現形式。在其國內,這套話語的直接實踐功能,是削弱在戰後“黃金年代”成長起來的工人階級及其工會的力量,重建資本、尤其是金融資本的權力;在國際上,則是通過私有化、自由化、金融化等等,削弱發展中國家自主發展的能力。[全文]
-
全世界有人口紅利的國家很多,為什麼中國“兑現”了
農民工,這是中國向現代化過渡的一個制度性現象,是經濟制度。所有國家都經歷過半無產階級化,但是我們體量太大,且擁有兩億多農民工,這個數量是在世界歷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從改革開放至今,這個現象還沒有結束,我們持續的時間很長。[全文]
-
《資本論》,新時代下的市場經濟理論指南
《資本論》所包含的學説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唯一可能的理論基礎。它的深遠意義在於,提供了一個關於市場經濟動態效率的理論,依據這一理論,只要具備相應的條件,市場經濟的運作將服從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邏輯,生產力也將得到巨大的發展。[全文]
-
必然還是偶然?鄧小平接過列寧之問
從斯密以來的傳統自由主義經濟學,以及當代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屬於市場經濟理論的1.0;以凱恩斯、以及更早的李斯特為代表的提倡國家干預的經濟學,屬於市場經濟2.0;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在我們看來則屬於市場經濟3.0。市場經濟理論3.0是對2.0的繼承和發展,並與市場經濟理論1.0根本對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