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中美衝突降温,首先要考慮三件事
即將走馬上任的美國喬•拜登政府有一個首要任務,就是如何處理美國與中國的衝突。這場衝突始於一場貿易戰,後來又演變成了技術戰,而現在則陷入了僵局。現在想要讓中美任何一方後退一步都不容易。那麼首先,兩國可以先邁出一小步來重建信任。但即使是後退一小步,也比繼續沿着目前的破壞性路線向前走要好得多。[全文]
-
美元未來幾年將出現重大調整,可能快速下跌35%
折舊調整後的美國國內儲蓄率到今年年底可能將大幅下降為負,並且在2021年進一步下降。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因為這意味着我們正在消耗美國未來經濟增長所需的儲蓄。沒有儲蓄的經濟如何增長?[全文]
-
現在“重啓經濟”,美國瘋了嗎?
我們從未見過如此大規模的短期內的就業崩潰,即便是在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失業率達到25%也是好幾年累積的結果。而這一次,僅僅花了幾個星期。這次的衝擊是巨大的,也是前所未有的。現在重啓經濟是十分冒險的。[全文]
-
當中國打了個噴嚏……
世界經濟明顯感冒了。COVID-19的爆發恰逢全球商業週期處在特別脆弱的節點,全球產出在2019年只增長了2.9%,為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比2.5%這一通常代表全球經濟衰退的臨界值僅僅高出0.4個百分點。[全文]
-
給特朗普政府的三點建議,雖然他可能很難接受
華為最新發布的智能手機Mate 30就沒有使用美國的任何零部件。這些不爭的事實表明中國有能力走上自給自足的道路,而且比美國傳統精英所預想的更迅速。對美國而言,這無疑意味着在對華關係上失去一項有力的抓手。[全文]
-
“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若達成,將釋放一個重要政治信號
兩國都有足夠的理由相向而行,共同走向能夠為雙方挽回顏面的停戰。考慮到最近香港和新疆問題在兩國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除貿易衝突之外其他複雜情況,給兩國政治關係所帶來的風險是始終存在的。[全文]
-
美國能贏第一次,就能贏第二次?我只迴應一個字
30年前,我們專注於用諉過遊戲把能源問題推給日本,現在我們又對中國做同樣的事情。為什麼我們需要讓別人對我們本來能更有效應對的問題負責?[全文]
-
已經到“下一個中國”了,特朗普還沉浸在“舊中國”
特朗普就是在大戰風車。他的政府所抨擊的,是“舊中國”的過時觀念,這隻會使它聲稱解決的問題更加複雜化。金融市場已經開始意識到某些事情不對勁了,美聯儲也是如此。與此同時,全球經濟正陷入困境。在這樣的危險時期,美國從來都不是一塊綠洲。我認為這次也沒什麼不同。[全文]
-
美中貿易戰的下一幕將如何上演?
美中日益升級的貿易戰如今已經進入了危險區。當然,人類終將恢復理性。雖然兩國有可能在6月底大阪G20峯會召開之前達成一份協議,不過這樣一份協議恐怕會是非常表面化的,幾乎不太可能為當今世界兩大強國間的深刻衝突提供根本的解決方案。[全文]
-
面對中國,美國能不能誠實點?
華盛頓列出的事實、分析和結論漏洞百出,而美國公眾卻又太容易輕信那些關於中國的錯誤論述。我並不想否定中國在美中貿易摩擦中應承擔的責任,我只是想強調在追究責任時要保持客觀和誠實,尤其是在當下這個解決美中貿易爭端的關鍵時刻。[全文]
-
美國優勢不復當年,已經很難發動冷戰2.0
我仍無法認同某些人以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為根據對中美髮生熱戰進行可怕預測。同時,我不得不承認,中美兩國發生“冷戰”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因為兩國的經濟模式存在巨大差異,競爭策略也將陷入長期衝突。[全文]
-
重塑中美經濟關係,不得不丟掉301條款
國際收支逆差和多邊貿易逆差不斷加劇,而這些都無法通過針對某一國家的定向雙邊措施加以解決。不幸的是,財大氣粗的中國居然希望就此同美國達成一份協議,這讓美國政客們的説辭顯得理由更加充分,即中國是在主動認罪。[全文]
-
看衰中國的人先別得意,因為中國根本沒掉入這個陷阱
我們可以説:是的,中國經濟增長率10%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這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經濟增長正在從量變轉向質變,這才是故事真正的精彩之處。[全文]
-
貿易戰誰佔上風?得看經濟基本面
美國誤以為經濟增速放緩會嚴重挫傷中國,並使其迫切想要達成協議,結束貿易戰。但只要比較中美兩國的經濟基本面就會發現佔上風的究竟是誰。[全文]
-
中國“騙”了我們嗎?
建立合資企業是兩方自願簽署的協議,在這一架構裏,美中商業夥伴相互分享,都是為了共同拓展生意,這不值得大驚小怪。何況,就連美國貿易代表處也承認,他們沒有確鑿證據證明美國公司確實“受到脅迫”而轉讓技術,這正是美方指控的核心。[全文]
-
量化寬鬆譭譽參半?美國有錢人可不這樣看
2018年11月,量化寬鬆政策(QE)實施10週年的日子即將到來。量化寬鬆堪稱現代央行歷史上最大膽的政策實驗。美聯儲用量化寬鬆政策對其資產負債表進行調整是個全新的舉措。因此,此舉從最初開始就是未經驗證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