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伯之春”十年,歐洲終被反噬
面對偷渡大軍壓境,默克爾和德國政客對大量非法移民給予庇護,是為了保住自身的政治地位和民意支持率,為主流輿論馬首是瞻。不到一年,社會輿論轉而批評默克爾當初行事武斷,考慮不周,於是政府又開始調轉風向,黨派、官員之間借難民危機處理不當相互攻訐。[全文]
-
拜登上台,歐洲會拿中國開刀給美國送禮嗎?
僅從我所處的德國來看,各路政客企圖拿台灣、南海、貿易、人權等問題當抓手,鞏固跨大西洋同盟,其躍躍欲試之態,今年以來已是愈演愈烈。[全文]
-
78億地球人,為什麼有28億依然處在“飢餓”狀態?
全世界人口78億,8.2億在捱餓。還有20億人處於隱性飢餓狀態。衝突和動盪是導致饑荒的重要原因,比如今年發源於東非的沙漠蝗災,當地戰亂頻仍,政府無心也無力處理蝗災。國際社會對亞洲消除飢餓的進展感到樂觀,但好看的數字背後主要靠的是中國一國的改善。[全文]
-
俄反對派中毒,德政界又矛盾又激動
如果説德國政界對烏克蘭反對“北溪-2”尚能普遍理解的話,決策者對波蘭因不能從該項目分一杯羹而掀桌攪局的做法,簡直是嗤之以鼻。[全文]
-
和美國教師聊天:大家嘴上不説,心裏都管那個角落叫“非洲”
學生們一起到食堂吃午飯,99%的黑人孩子都聚在餐廳離門最遠的一個角落裏。老師和同學們嘴上不説,但心裏都管那個角落叫“非洲”。平時,黑人和白人學生當然也會在一起玩,但他們不太可能成為特別親密的朋友,因為沒有共同語言,沒有文化認同。[全文]
-
“我們曾經笑話中國的段子現在都發生在自己身上”
疫情急轉直下,民眾恐慌加劇,經濟前景黯淡,一些德國人很是着急。在默克爾講話呼籲民眾主動配合抗疫的第二天,電視台播出幾位醫生錄製的短視頻。除重申減少外出外,痛陳利害,要求政府趕快封城,不要猶豫不決地寄希望於“愚蠢的人民”會主動作為。言下之意,政策不能強力執行就形同虛設。[全文]
-
到底該信政府、專家還是自己?德國人有點凌亂
德國專家反覆向人們宣傳,口罩只適用於病人佩戴,對於想要避免感染的健康人來説完全沒必要。我身邊的許多德國朋友嘴上説要相信專家、相信科學,但私下裏還是通過各種渠道為親友默默囤口罩。[全文]
-
我的伊朗朋友:難道是我們把國家建到了錯誤的地方?!
西方媒體擅長借題發揮,炒作伊朗和蘇萊曼尼的擴張野心。其實伊朗方面反覆強調,不會尋求在阿拉伯世界和其他地區建立什麼所謂的波斯或什葉派帝國。事實上,我們從來也沒有這麼做。[全文]
-
蘇德合謀發動二戰?怎麼不提英法美綏靖納粹?
在幾乎完全相同的時間裏,英國的張伯倫和法國達拉地政府也和德國進行着相似的祕密談判,其目的同樣是簽訂劃分勢力範圍的互不侵犯條約。只不過希特勒當時看不上英法,根本不願考慮後者提出的利益交換條件,進而將德國的勢力範圍圈定在某一地區。[全文]
-
藉着“氣候少女”東風,德國綠黨的未來會順風順水嗎
我在城鐵上看到一個德國女孩,十歲出頭,揹着沉重行囊和若干標語,後來得知是剛從爭取“氣候正義”的靜坐上撤回來。女孩表情冷漠卻不呆滯,眼神充斥着對社會的失望和厭惡。周圍人對她報以微笑,她卻無動於衷。我想,完全可以做更有建設性的事,何必小小年紀就一副嫉惡如仇的模樣?[全文]
-
我的敍利亞朋友曾是“白頭盔”粉絲
我們從前的生活絕不是這樣的!朋友、鄰里、路人和睦相處,大家常常是交往了很久也不知道、更不去關心對方的教派、族羣或者政治傾向是什麼。我原本打算在德國畢業後回國工作,但政治的複雜令我望而卻步,如今的敍利亞已容不得中立。[全文]
-
柏林牆倒下30年,該對反思進行反思了
我看到的還是一如既往的反思極權體制和共產主義之惡,強調西方價值觀是通向成功的不二法門,彷彿隨着民主戰勝專制,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不久前的10月9日,東德城市哈勒發生新納粹主義者襲擊猶太教堂的悲劇。可嘆一些高舉主流價值旗幟的評論者非但不去檢討問題形成的根源,卻偏要生拉硬套……[全文]
-
民選總統死在庭審現場,埃及朋友的話應驗了
穆爾西剛剛當選沒幾天,一位在部隊工作的埃及朋友的父親(也是退休軍官)半開玩笑地和我説:“革命歸革命,軍隊還是認老領導穆巴拉克。穆兄會遲早會被我們趕下台去。”我當時雖記住了他的話,卻並沒把它當回事。後來,埃及又變天了。[全文]
-
對伊朗制裁豁免,為何給了中國,沒給歐盟?
單從中伊經貿關係來説,中國不是沒有辦法在美國單邊制裁下繼續保持雙邊能源貿易。但另一方面,對於中石化和中石油這樣擁有全球佈局的能源企業而言,必須主動減少從伊朗的能源進口,以換取美國豁免。否則,企業和國家有可能付出過於慘重的代價,得不償失。[全文]
-
歷史上不斷“悲劇”的波蘭,為何敢與俄再起摩擦?
和東歐地區大多數國家一樣,波蘭是國際舞台的弱者和配角,長期夾在德國和俄羅斯之間。波蘭雖曾有過一段稱霸東歐的輝煌,但隨着日耳曼和俄羅斯人崛起,歷史為我們呈現的更多是這個苦難民族在兩強角逐中的掙扎情景。[全文]
-
別看特朗普出拳狠,卻對伊朗一點辦法都沒有
在操作層面,無論美國是要捆住伊朗的手腳,還是想直接顛覆其政權,在實踐上都有不少困難。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政策用到伊朗頭上,不太可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收效。相反,未來一段時間內,美伊關係很可能呈現“封鎖不成,改變不了,推翻無望”的僵持態勢。[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