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典》生效:私權利的盛宴?保護界限又在哪?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所以“私權神聖”的概念在現行制度下是不可能存在的,也完全沒有必要存在。《民法典》強調私權利“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的目的,首先其實是要劃清私權利和私法自治的邊界,避免公權力對私權利的侵犯。[全文]
-
美國國父們面對的領導力難題,中國是怎麼解決的?
詹姆斯·麥迪遜曾説,“在設計一個由人統治人的政府時,最大的困難在於:首先你必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統治者,然後還要迫使政府控制其本身。”中國民主政治體制,不僅有強大的領導力,也在領導力的自我約束上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全文]
-
“文明衝突論”是陷阱,“文明發展論”可以有
今天的我們迫切需要站在亨廷頓的肩膀上,跳出“文明衝突論”這一自我實現預言的陷阱。但強調中國發展的獨特性,很大程度上難以在世界範圍內形成共情。可以從價值觀、國家治理、生產力和文化四個發展的視角出發,形成討論的基礎。[全文]
-
中歐法律合作,地理標誌只是一小步
很多人認為,隨着中美之間的問題日益增多,中國應當和歐盟國家嘗試展開更多方面的合作,不過,現實的情況卻往往更為複雜。歐盟作為老牌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聯合體,其在很多方面的要求和標準非常高,有時甚至比美國還要嚴格。[全文]
-
當年借鑑西方法治後“水土不服”,因為忽視了嚴刑峻法
社會主義法治在黨的集中領導下,出發點就是要真正保證最大多數人最大利益,就是要不受資本的牽制。所以,黨領導的民主集中制,在制度架構上,既能體現以民為主、尊重民意、為民着想的法治實體正義,也能體現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賢任能的法治程序正義。[全文]
-
社會主義法治,把“程序正義”放在什麼位置
法治的要求必然不僅要我們制定出程序,而且程序的本身也要符合法治的精神,而不是我們當中某人或某些少數人意志的體現。社會主義法治,要實現人民可以“看得見的正義”,首先是法的本身需要清晰而且公開。[全文]
-
中西法治都講“權利本位”,究竟有何不同?
雖然同是權利本位,但兩者的經濟目的不同。西方法治的權利本位給予勞動者的各項人身和財產權利,是讓勞動者成為自己勞動力商品的所有者。而社會主義法治的經濟核心目的,則是要保證勞動者的各項權利,特別是勞動的權利,通過保護勞動人民的積極性、創造性、主人翁精神,來保證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的持續增長。[全文]
-
中美法律之爭,我們準備好了嗎?
長遠看,我們必須要有改革不公正的國際體系的雄心,但同時在戰術上也有必要立即重視起來,儘量減少直接的損失。有些人或許認為,在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這不等於我們可以放任違法違規行為,或輕忽規則意識的培養。[全文]
-
與美國律師辯論“中國威脅論”
Fred對中國政府和政治的看法,要遠比一般的美國律師更為客觀,尤其認可中國政府的執行能力。最近,我們對“中國威脅論”展開了一些激烈的討論。鑑於Fred的觀點可以代表部分美國知識階層的一般看法,在徵得他的同意後,我翻譯了最近幾封電子郵件,供大家參考。[全文]
-
香港的“高水平法治”為何出現悖論
香港法治方面的分值在迴歸前的1996年,世界排名不過也就是七十名左右。迴歸後,法治水平從全球七十名左右提高了五十多個排名,但為什麼會出現法治水平不斷提升而社會經濟發展卻相對緩慢的悖論呢?[全文]
-
從特朗普稱不排除干預孟晚舟案可以看出,美國法治衰敗已是事實
事實上,美國社會的法治本身已經進入衰敗早就是不爭的事實。美國總統特朗普曾經明確表示,願意在對華貿易談判中使用華為首席財務官作為談判籌碼,點出了華為不過是中美貿易戰中的一個棋子、政治高於法律的實質,也就捅破了所謂的司法獨立最後的那塊遮羞布。[全文]
-
在商務合同裏,如何定義中國?看看這個案子
我的客户如果讓“中國生產商”代工,許可費的費率要遠遠低於讓其他製造商生產的。但美國公司來審計時發現,客户歷年以來一直把很多家台灣企業都歸在了“中國生產商”定義裏,美方認為少交了幾百萬美元的許可費,一開始看到這些問題,我們確實也有些愣住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