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週軍評:這個火箭軍明明超強,卻“過分謹慎”
本週,裝備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殲-20戰鬥機首次亮相,關於這種戰鬥機的性能和新的特性,自然成了大家關心的話題。74集團軍在新年開訓時首次展示了正式列裝的新型箱式火箭炮,它的射程能夠有效覆蓋台灣全島,那麼火箭軍的任務又是什麼呢?[全文]
-
一週軍評:軍迷們最期待的永遠是未來
對手主要武器整整三十年沒有換代的局面,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是一個特例。但這也沒什麼,過去三十年中國軍事工業和科研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今天我們實力更強了,經費更充裕了,熱愛國防事業的年輕人更多了,我們應該對未來更有信心。[全文]
-
一週軍評:刺殺伊朗科學家咋這麼容易
本週,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赫裏扎德遭遇刺殺,又一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事件。這次的刺殺行動有何特點,伊朗的要員安保為何會有這麼多問題,後續圍繞此事又可能會出現什麼變數?[全文]
-
一週軍評:美國對台軍售的“刺蝟2.0”是這樣出台的
這一接觸不要緊,那些以為台灣擁有一支“專業化的精鋭軍隊”的美國防務圈人士,在過去幾年裏其實是“重新發現”了一個現實世界中的台灣。[全文]
-
專訪我軍炮兵傳奇:從野炮打飛機到火箭炮跨海峽
1948年,濟南戰役打響,作為華野特縱野炮團的兩名排長,於休和保句二人帶着自己引以為豪的41式野炮,加入了這場戰鬥。同時也在這場戰役期間,他們創造了一個特殊的戰例,那就是使用野炮對空射擊並擊落敵機。[全文]
-
亞洲特快:來看看美國空軍新鮮出爐的腦洞
上週美國空軍召開空軍協會年會,這也是美國軍工企業向美國空軍介紹他們最新技術的一個展會——或者説腦洞大展。本期節目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展會上的一些新鮮事。[全文]
-
亞洲特快:美國“超級大炮”究竟是幹嘛的
按照理想的狀態,這些炮兵單位可以在美國強大的偵察監視系統支持下,用連續而猛烈的火力,逼迫對手的導彈不斷轉移,無法發起攻擊。這樣一來,就可以為航母和空軍部隊的作戰爭取“機會窗口”。[全文]
-
伊朗導彈攻擊“有煙無傷”為哪般?
由於特朗普現在基本上是在搞“爽政”,其追求的目標就是一個“爽”,伊朗現在“慫”一時,“苟”一時,等到美國從中東抽出力量過了“不可折返點”(不得不全力投入歐洲和東亞)之後,那對於他們來説豈不就真是“海闊天空”了?[全文]
-
從選用的導彈來看,伊朗的反擊“有理有節”
伊朗革命衞隊向伊拉克境內阿薩德空軍基地發射了10枚“征服者313”中近程彈道導彈,並未給美軍造成人員傷亡。同時向伊拉克北部埃爾比勒附近美軍基地發射了5枚“起義-1”中程彈道導彈,4發“遠遠偏離”美軍基地——恐怕這表明伊朗就是不想命中美國基地。[全文]
-
一週軍評:中英俄屬於航母“第二陣營”,各自前景如何
俄軍老舊大型戰艦的改裝工作都處於一種看不懂的狀態,每次“改造”都為期不長,之後依然拖着蹣跚的步履出來繼續活動,主要武器和電子設備也並沒換……感覺就像是在表演“窮”字的100種寫法。[全文]
-
一週軍評:談軍控,中國何妨更具“進攻性”?
目前世界上的五個核大國中,只有中國宣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加入類似START條約這樣的軍控談判。而美俄英法的核理論,是建立在核威懾與訛詐基礎上的。[全文]
-
一週軍評:打雜還是陪航母?護衞艦的小船大問題
目前我國海軍以056型作為“基地兵力”,而054A因為有紅旗-16和完善的反潛系統,所以還經常要作為航母編隊的組成部分。但未來可能很難繼續下去,主要是054A航速28節,能跟上“遼寧”和“山東”艦,但未來航速更高的航母出現,054A就有點慢了。 [全文]
-
一週軍評:面對中國戰術導彈,美國在動什麼腦筋
按照舊觀點,導彈的效費比遠低於空軍。但現代戰爭不是靠彈藥投送量,更合適的指標是“單位時間內癱瘓、摧毀敵方關鍵目標數量”,這方面,導彈的優勢可就大了。[全文]
-
一週軍評:美國海軍“不承認被威脅”的時代來了
美國海軍航母在南海遭“圍觀”後臨陣換將,新上任的第70特混編隊司令維考夫少將週末在其旗艦“里根”號上接受了採訪。他表示,“不承認美國海軍在南海受到了威脅,也不會取消通過南海的行動”。這次奇怪採訪的前因後果,很有意思。 [全文]
-
一週軍評:大閲兵的迴響
國慶70週年閲兵式,那真的是猶如一列火車,迎頭撞了過來,把對於我國閲兵式的所有固有印象撞了個稀碎。[全文]
-
東風浩蕩逐魑魅(三)——用當量計算的民族尊嚴
這次閲兵過後,絕大部分外媒發出的都是一看就是事先就準備好的稿子,也就是大談東風-41的“10個核彈頭,世界最強的戰略導彈,威脅美國本土……”其實説來也簡單,人們總是會對真可能要自己命的東西更恐懼一些不是麼?[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