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美國要打金融戰,咱就從戰爭學習戰爭
我問那些金融界大佬,金融的本質是什麼?他們説美國有一句行話,叫銀行家永遠願意借錢給不需要錢的人。銀行家的本質就是嫌貧愛富,然後你跟我説做金融就能全民富裕,開什麼玩笑?[全文]
-
特朗普陷入“最後的瘋狂”,中國企業該怎麼辦?
拜登政府上台後有許多棘手事情亟待處理,廢除特朗普簽發的這些行政命令並不會被列為優先處理。但是中國高科技企業是等不及的,所以必鬚髮出強烈信號,積極推進、甚至迫使拜登政府將此列入優先處理議程。如何推動?依據美國憲法起訴美國政府,是一個現實且有效的法律方法。[全文]
-
美國譴責中歐投資協定“很不人權”,歐洲會買賬嗎?
美國把“人權”當作自己的政治工具,判斷“人權”與否的標準只有與美國的親疏遠近。你不站美國這邊,你就“很不人權”,你什麼做得越好越不“人權”。這一塊的“鬥爭”弦,美國自己繃得比全世界任何國家都緊。[全文]
-
和中國打交道,美國還缺點戰略思維
正如印度尼西亞前駐美國大使迪諾·賈拉勒所説:“今天,東南亞人希望與美國和中國和睦相處。他們也希望美國和中國,至少在他們所在的地區能夠和睦相處。這是過分的要求嗎?” 他補充説:“我們不想陷入反華運動。”[全文]
-
福山説西方不一定輸……那中國要贏了?
若西方持續欠缺對中國的瞭解,只想民主取暖,那麼這場鬥爭是贏不了的。“修昔底德陷阱”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與一種陳舊的歷史敍事,除非能擺脱這個思想窠臼,否則西方會輸很慘。[全文]
-
中國給力,人民心勝!
在絕大多數中國人心中,特別是年輕人心中,西方制度完全跌下神壇,西方模式,包括其意識形態和制度安排,已風光不再,“魔力”殆盡,這對於中國人民從容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具有深遠意義。[全文]
-
疫情改變了世界,但中國有個目標仍要堅定推進
在長期的比較政治研究中,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即工業化、現代化發展走向成功的臨界點是:城鎮化率達到65%以上,這些國家和地區都經受住了工業化最後階段的衝突考驗;而城鎮化率在65%以下的國家和地區,在出現動盪之後就遇到了很大的問題。[全文]
-
天下三分,中國“居其一而足”
拜登團隊已經接過了特朗普的“印太戰略”,未來會在特朗普架好的桌子上和中國PK。而RCEP的簽署,則讓東亞地區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增強了東亞對抗美國的能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全文]
-
重塑“漢文化圈”?我不太樂觀
我個人是不相信國民性的,但是我相信文化對人會有影響,這個文化不一定是國家層級的,而一個人也可以同時屬於幾個不同的文化羣體。[全文]
-
美國很多自由派自詡對華友好,就是不敢講這句話
他們抱怨中國變得陌生,但是拒絕從實踐角度思考問題。而保守派智庫的專家們則熱衷於尋找中國的弱點,他們善於煽動仇華情緒,但至今沒有給出可操作的方案。[全文]
-
2020年,我們經歷了一場“非傳統世界大戰”
因為新冠疫情是無差別襲擊整個人類,人類付出的代價非常大。在疫苗廣泛應用之前,很有可能感染數會超過一個億,死亡數過200萬,另外世界經濟受創嚴重,這一切其實就是一場戰爭的影響。新冠疫情有點像催化劑,把原來我們説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了。[全文]
-
中國和美國或許是對手,但合作是可能且可取的
對於中美兩國來説,消弭衝突之道是將目光投向西太平洋以外的、雙方利益有重疊的全球公域。在遠離中國近海的地方,兩國沒有較量,合作是完全有可能的。[全文]
-
美國十大“中國通”:有人堅守學術,有人開始“反華”
在美國,像傅高義這樣瞭解中國、研究中國的學者還有很多,而隨着中美關係轉向低谷,有關中國的研究也不再那麼“純粹”,或許“中國通”傅高義的離去,正預示着一個時代的結束。[全文]
-
美國需要某種形式的“科技產業政策”,但可以不這麼説
有美國專家指出,美國在科技研發領域的投資水平近些年已處於歷史低位,應增加投資;目前科技研發支出僅佔GDP的0.7%,而冷戰時期曾高達2%。美國可以不使用“產業政策”這一説法,但的確需要某種形式的“科技產業政策”,中國在這方面的做法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啓發。[全文]
-
30多萬條生命都不能讓美國進步,還有什麼能?
我們假設美國精英有共識,人民不分裂,國會不黨爭,那麼福奇領導的國家疾控中心是有可能對全國的抗疫進行領導,並在這個過程裏逐漸形成一套垂直管理的“條”的萌芽的權力結構,但是這一切假設都不存在。[全文]
-
美方這些人的倒行逆施該收場了!
美國國內的反華勢力,出於一己私利和政治偏見,對中國進行不擇手段的造謠抹黑,毫無理智的打壓制裁,甚至挑動意識形態對立,企圖把世界推入“新冷戰”的深淵。[全文]
-
中美兩國應結束無序競爭,想出一條權宜之計
為了避免新冷戰造成巨大損失和錯失相關機會——更不用説災難性的熱戰了——有沒有一個可以讓華盛頓和北京都感到滿意的未來願景?或者,能否在備選方案中找到至少一種方案最低限度地滿足兩方要求?或者無論明示還是默許,鬥爭雙方能接受一個穩定平衡狀態?[全文]
-
中美博弈有兩條界限,是不會打翻的
拜登不把中國當作敵人,我們對於拜登政府的上任可以抱有審慎的樂觀態度。儘管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美國對中國態度的緩和空間不會特別大,中美之間的博弈仍是有界限的。雙方應該要在競爭中共處、共生、共同發展。[全文]
-
只有自由社會技術創新才能蓬勃發展?我錯了
“相反,中國已經證明,在他們的體制下,尖端技術的發展和使用,以及經濟擴張確實是可能的。”[全文]
-
給中美衝突降温,首先要考慮三件事
即將走馬上任的美國喬•拜登政府有一個首要任務,就是如何處理美國與中國的衝突。這場衝突始於一場貿易戰,後來又演變成了技術戰,而現在則陷入了僵局。現在想要讓中美任何一方後退一步都不容易。那麼首先,兩國可以先邁出一小步來重建信任。但即使是後退一小步,也比繼續沿着目前的破壞性路線向前走要好得多。[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商務部:美方做法損人害己殃及各方
-
趙立堅:今天星期五,我不想浪費時間再批駁蓬佩奧了
-
她為“擺拍”涉台視頻,潛入聯合國大會廳
-
美將9家中企列入“黑名單” 外交部迴應
-
蓬佩奧炒作南海議題,要對中國公民實施簽證限制
· “他效忠到底” -
美國禁止新疆棉花與番茄製品入境,外交部迴應
-
去年自美國進口豬肉增長223.8%、原油88%
-
外交部:美方一些政客將為其錯誤言行付出沉重代價
-
蓬佩奧宣稱給予台灣“自由國家”地位,外交部迴應
-
美常駐聯合國代表與蔡英文通話,我代表團譴責
-
習近平復信美國星巴克公司董事會名譽主席霍華德·舒爾茨
-
都自顧不暇了,特朗普還要制裁新疆棉花番茄
-
為何要提碳中和?事關未來30年中美的歷史性對決博弈
-
美駐聯合國大使取消訪台 外交部迴應
-
真會給自己找台階下
-
紐交所正式摘牌中國運營商,外交部迴應
-
趙立堅:把這類會見説成“非官方”,純屬自欺欺人
-
美國務院發言人忙“滅火”
-
美國取消美台交往限制,中方: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
這時候了,他還不忘對台灣搞小動作
-
-
· 中美關係 ·
-
收購3年後被美推翻,崑崙萬維出售社交應用:將獲益32億元
-
這些舊中國債券“值1萬億美元”,美方曾研究用於貿易戰
-
康輝迴應新聞聯播上熱搜,連“懟”(duì)美國1分鐘
-
國際演講冠軍、主持領導人晚宴...女主播劉欣到底有多牛?
· 首次“直播較量” -
“一如既往歡迎國際學生學者”,耶魯校長寫了封公開信
-
CCTV6今晚播出《冰雪長津湖》
-
昨晚的新聞聯播,“硬”上熱搜第一
-
刷屏的中國米飯美國漢堡背後,還有一張圖
-
觀天下預告|陳平深度分析中美競爭共存的演變趨勢
-
這週六,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將空降觀天下講壇!
-
建行推“15萬與特朗普共進晚餐”?總統競選團隊嚇壞了
-
今天起,特朗普夫人就是我國認證過的“好漢”了
-
果然!特朗普夫人留北京看滾滾去了
-
中美籤2535億美元大單,日網民:中國才是特朗普的重點
-
美對華龍蝦出口井噴:如今增長最快的市場就是中國
-
45年後重逢!中美乒乓外交見證人再次同台對決
-
中國威脅?美民調:全球近4成民眾視美為最大威脅
-
特朗普外孫女又秀中文啦, 這次唱了首《茉莉花》
-
飯桌上 特朗普連用3個great大讚彭麻麻
· 終於首次同框 -
誰來中國大使館拜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