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抹黑中國,印度還有哪些新動向?
印度人運用英語方面的優勢,常常編造一些小道消息,並通過一些門户網站大肆散播。比如在Google搜索中巴經濟走廊(CPEC)的時候,排在前面的幾乎全是負面消息。[全文]
-
2020年,中印關係走上了不歸路?
印度在過去幾年伸張本國在該地區的利益才是兩國爆發衝突的肇因。實控線地區的軍事化進程現正以空前速度向前發展,出現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是印度在該地區擁有了更好的基礎設施,印軍的巡邏也更加高效——駐紮到了中國軍隊此前不常見到印軍的地區。[全文]
-
印度在不丹:沒有大英帝國的實力,卻有大英帝國的野心
不丹與以色列兩國建交,為何會在印度首都,由兩國駐印大使簽署協議?如果我們回憶2017年的洞朗事件,也會有類似的疑問,明明是中國和不丹兩國的邊界糾紛,為何與中國軍隊對峙的反而是印度軍隊?[全文]
-
“亞洲小北約”不可能搞起來,印度放不下上合與金磚
無論如何當前印度還是積極參與上合組織,也已經感受到了危機。稍早前,普京在瓦爾達大會上公開點了它的名,普京表示,印度近況讓我很擔心,美國在拉攏它,印度是上合成員也是金磚成員,但它彷彿在跟着美國走。印度對這個表態很緊張,畢竟不願意一邊倒,希望兩頭都能沾。[全文]
-
美印真的要結盟?
中印的實力差距,由原來量的差距,變成了現在質的差距。印度趕超中國的希望變得越來越渺茫,嫉妒的心理越來越大過羨慕的心理,對抗的憂慮越來越大過合作的期望。而這種心理轉向悲觀的具象化表現則是,對中國越來越呈現出一種敵對行為。[全文]
-
“四國機制”最好的下場,就是和平無聲地失效
四國機制最好的下場就是和平無聲地失效,而不必像最初的2007-2008年四方安全對話那樣轟轟烈烈地垮台。由於缺乏美國和印度的堅定支持,第一次四國機制分崩離析。四國本就反對中國擴張,成立第二次四國機制已無新意,四國應該吸取教訓,發表一份崇高宣言,宣佈取得勝利,然後解散。[全文]
-
印度為何對華示強?莫迪執政的兩大“引擎”失速
印度教民族主義色彩濃烈的宗派議程和聚焦發展的經濟議程是印度人民黨的兩大招牌,互為補充、交替施力。然而,印度經濟未見起色,還因新冠疫情出現斷崖式下跌,同時宗派政策取得眾多突破後已趨於飽和。兩大“引擎”失速,迫使莫迪為獲取增量政治支持尋找內政新議程。[全文]
-
為什麼中印衝突後,西方不願支持莫迪?
莫迪和他的人民黨高層同志似乎常常以激怒對手和煽動支持者為樂,即使這麼做也會招致西方媒體的指責。他們可能相信,蔑視西方的指手畫腳會使他們贏得更多的國內選票。也許這麼做真的能使他們贏得選票,但卻不會在中印發生衝突時贏得西方的支持。[全文]
-
印度人自封“世界第二強國”,我們需要害怕嗎?
儘管近些年印度在軟件與製藥等產業取得了突出成績,其經驗也值得中國借鑑,但由於沒有一個致力於現代化的強勢政府,印度未能克服如土地改革與婦女解放等制約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問題,想從整體上趕上中國並不容易。[全文]
-
印度對華示強是心理訴求,也為彰顯其“民主”
我們驚訝印度敢在邊界鳴槍,是因為中國也身陷“1962情結”。印度對華示強,除了轉移疫情爆發和經濟下滑的焦點,更要凸顯其“民主”,當作加入“印太戰略”的投名狀。比鄰中國,印度的大國情懷情有可原,但狹隘的格局和好高騖遠的民族性格,阻礙着印度的長遠發展。[全文]
-
印度崛起還有多少障礙?可不只是“種姓”
40年代末的時候,印度人均收入是高於中國的,預期壽命、識字率等指標和中國比較接近。後來兩國選擇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最後兩國發展結果也大不相同。今天的中國遠遠領先印度,這種差距可以概括為“2、5、10和不可比”。[全文]
-
印度:中國憑什麼不拿我當大國?
印度真的是個大國。為了迎合“有印必火”,非主流的局部事件往往被放大後反覆炒作,反過來加強了中國人對於印度的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如果從中國的優勢角度俯瞰,中國人自然對這種“迷之自信”不屑一顧,但如果代入印度角度,就會發現這種自信其實並非自大臆想。[全文]
-
印度對中印關係有兩個誤判
不知妥協、不懂交換是印度一貫的外交做派,在具體的對華政策及手段方面,印度對中國也是一味提要求,一味施壓。[全文]
-
經濟下滑,就怪中國?
印度需要明白的是,中國在核心利益上是絕無可能做出任何一點妥協的,中國面對美國是如此,面對印度也是如此。印度如果不知進退,繼續過分挑釁中國,後果將非常嚴重。[全文]
-
莫迪的野心:借中資讓印度偉大
從縱容民眾公開打砸中國產品,到官方封殺多款中國App,印度政府可能給外界留下全面打壓中資、中企的印象;實際上,對於不同的中資、中企,印度政府的相應策略也是有區別的。[全文]
-
“為什麼中國人總在嘲笑我們?”
根據WTO規定,印度法理上不得禁止進口中國產品,抵制只能以非政府方式進行。但印度消費者自身有理性判斷,他們會用錢包投票。事實上,印度別無選擇。現在中國人看不起印度——他們或許正在嘲笑我們抵制中國貨的行為,因為這些抵制實際上永遠不會實現。[全文]
-
印度老想和中國脱鈎,可能嗎?
種種現狀都在説明,中印更需攜手合作、同舟共濟;但是,印度選了相反的方向,還一路狂奔……面對印度的一意孤行,中國從維護雙邊關係大局出發,處理態度理性、冷靜;希望印度不在精神上將中方的剋制視作自己勝利的成果,能迴歸實際,作出雙贏的抉擇。[全文]
-
用印度製造取代中國製造?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每當中印之間爆發爭端時,印度民間那種反華情緒,都會被印度官方有意無意的利用。如在2017年洞朗對峙期間,國民志願團與其下屬的本土覺醒組織高度配合,在印度大肆製造反華輿論,呼籲印度普通民眾不使用任何中國產品。[全文]
-
當下中印競爭中,孟加拉灣有多重要?
除了與斯里蘭卡拉近關係之外,印度還與中國競爭緬甸的沿海資源:在外海的天然氣田中分一杯羹,並投資建設機場,資助土瓦(Dawei)的深水港建設。與此同時,印度與東南亞的貿易快速增長,雖然遠遠落後於中國與該地區的貿易。[全文]
-
禁用中國APP他們報復無門,“很聰明”
作為報復,中國大可以對印度電子商務公司下禁令,但這些公司在中國規模都太小,所以無關緊要。印度擁有13億人口,是中國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公司最大的潛在海外市場。阻止中國通過應用程序接觸印度消費者,是針對中國未來發展的一個聰明做法。[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禁用200多個APP後,中國手機在印度銷量不降反升
-
印度通知所有航司拒載中國公民赴印,理由竟是“報復中國”?
-
TikTok遭封后,“印仿版”獲谷歌等1億美元投資
-
中共黨員向印有關機構滲透?我使館:荒謬絕倫
-
最後一批!數千噸冬囤物資運抵西藏邊防
-
國家郵政局:取消中印聯合發行郵票計劃
-
中國將在雅魯藏布江下游進行水電開發?駐印使館迴應
-
印度借來兩架美國無人機,印媒吹噓:可監視中印邊境
-
印度給中國產品使絆子 蘋果“中槍”
-
中國人造的這座橋,可把印度急壞了
-
印度再禁43款中國APP,中方:堅決反對
-
印度又禁43款應用,包括釘釘、芒果TV等
-
莫迪想要“自力更生”,結果對華進口激增
-
駐印大使:中印不要走猜忌消耗的歪路
-
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印軍否認
-
中印舉行第八輪軍長級會談:確保一線部隊保持克制
-
暫停持有效中國簽證在印人員入境
-
印官員:失去對約300平方公里“爭議土地”的控制
-
印媒:印度不應被美國的反華政策捆綁
-
蓬佩奧拉攏印度,向在加勒萬河谷死亡士兵“致敬”
· 蓬佩奧被查
-
-
· 龍象之間 ·
-
機密視頻會議遭黑客襲擊 印度竟甩鍋給中國
-
我們為什麼不會抵制印度貨?
-
印度右翼竟稱:我們會挨家挨户去搜中國貨,然後燒了它
-
哈佛預測8年後印度趕超中國 印度人自己可能都不信…
-
印媒:抵制中國貨很幼稚 虧的是我們
-
青藏鐵路將延伸到尼泊爾,印度網友不淡定了
-
“莫迪總理你自拍躲那麼後,在黑我們家強哥哈”
· 自拍首秀 -
迎莫迪國宴菜單現拼寫錯誤?
-
晚上請莫迪吃了什麼?來看菜單!
-
我從西土天竺而來 求東土真經
-
印度的霧霾太嚴重 莫迪不得不宣戰
-
在華印度人體驗中印差距 想給上海頒“安全獎”
-
劉鐵生:我在中印、中越前線拍攝戰爭
-
毛派強硬 尼泊爾議會“打”起來了
-
擔心泄密 印度空軍禁用小米手機
-
我軍西藏邊境巡邏隊將不再“邋遢”
-
習近平會見柯棣華家屬並頒發友誼獎
-
柯棣華醫生和他的中國夫人
-
彭麗媛正在“悄悄地征服印度”
-
莫迪招待宴:150道菜 全素
-